四个简单问题,帮你打造有利润的一人商业利基市场
我们正处于个体创业的黄金时代。科技正在迅速让一人创业变得:更简单,更轻松,更低风险。这对普通人来说,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。但前提是你要用对方式。

(忘掉那份长达 68 页的商业计划吧,换个更聪明的方式)
作者:Michael Lim
我们正处于个体创业的黄金时代。
科技正在迅速让一人创业变得:
- 更简单
- 更轻松
- 更低风险
这对普通人来说,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。
但前提是你要用对方式。
别再尝试去服务“住在瑞士山区养山羊的左撇子财富经理”了。
对大多数人来说,“利基市场”是个陷阱。
这个时代是通才的时代。
AI 正在侵蚀专业技能的壁垒。人类是多面的,有激情、有爱好,没有人愿意和只懂一个点的“人形搜索引擎”合作。
所以:与其选一个利基市场,不如自己创造一个!
在互联网的世界里,任何古怪兴趣的组合都可能成为一个赚钱的市场。
你可能不会赚到一百万美金。
没关系。
但如果你想靠自己喜欢的事情赚到六位数,这是完全可能的。
关键在于,组合出你独特的一人公司模型:
- 你的古怪
- 你的不合群
- 你的独特经历
在这个到处是 AI 内容和面无表情品牌的世界里,做你自己,就是最大的竞争力。
你注定是某些人心中的“独角兽”。
你的人生,就是你的库存
你经历过的事、学过的知识、拥有的技能,都是你将来产品的原材料。这个模型能扩展的前提是:
- 记录你的旅程
- 自己先做出结果
- 把结果产品化成一个系统
- 迭代、测试、再迭代、再测试
你已经不再是从零开始。你有的是人生的积累。
别去找一个利基市场,而是创造一个属于你的“类别独一(Category of One)”。
四个问题,帮你找到属于你的赚钱方向:
问题一:人们是否已经愿意为这个问题花钱?
太多创业者在“找点子”上卡壳。他们追求“原创 killer idea”,想当潮流引领者。
可真相是:
没有什么是全新的。
想赚钱,就把手伸进已经流动的“金钱之河”。
先找到那些已经有钱流动的市场,再看他们是否存在被忽视的痛点、未被满足的需求。
比如我刚开始提供销售和市场服务。虽然有无数人也在做,但我专注于“前高管转型的一人创业者”这个群体,并且验证了市场需求——他们确实愿意为我提供的服务买单。
如果这个市场没钱流动,那就别碰。
问题二:你能接触到这群人吗?
一个普通外表的朋友能约会到模特,因为他是时尚摄影师。
他是行业中的权威,是这些模特想合作的对象,他有履历、有作品、有资源。
这和你创业是一样的道理。
如果你曾在大公司工作过,那么你已经拥有了宝贵的人脉资源和接触权。
你要做的不是“创造连接”,而是打造产品并开口提需求。
我一开始只是写内容,通过内容测试想法,听取市场反馈。然后做出一个 MVP 验证,整个过程成本为零,还能边上班边搞。
结果是:第一天创业我就盈利了。
问题三:这个群体的热情是否像巴厘岛夜店一样高涨?
我是抄袭高手(真不怕承认)。
Dan Koe 和 Justin Welsh 早就验证了“个体创业”的市场热度。我只是站在他们已经验证的趋势上,进一步细化我的版本。
我开始写文章,表现出色。我就继续写,结果也都很好。
你要的不是制造“需求”,而是找准已有热度的市场,把自己加进去。
记住:
第一个问题在问当前有没有花钱
第三个问题在问未来会不会持续增长
问题四:为这群人服务,你是否能兴奋到一早冲出门?
我讨厌我第一个一人创业项目。
因为我服务的是基础设施行业的人。这群人不喜欢远程工作,也不看好线上内容,也不适合我这种外向型的人格。
每天醒来,我都不想打开电脑。
如果你靠“数据分析”决定服务人群,那就输了。
我们服务的不是 Excel 表格,而是有血有肉、有情绪、非理性的真实人类。
你要喜欢你的客户,甚至愿意“娶他们所有的痛苦和不安”。
我选择前高管创业者,是因为我两三年前就是他们。我懂他们的痛苦,他们的不甘,他们的困境。
总结:要富有,就要 RAGE(英文缩写)
R - Revenue Potential:这个市场已经在赚钱吗?
A - Accessibility:你能接触到这些客户吗?
G - Growth:这个市场有成长潜力吗?
E - Enjoyment:你喜欢服务这群人吗?
如果这四个都打勾,那你就拥有了一个真正属于你的、可持续的一人商业模式。
我准备好迎接这场“个体创业革命”了,
你呢?